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1066集 人养蝌蚪天养蛙 下-文本歌词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1066集 人养蝌蚪天养蛙 下-文本歌词

梅之季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一千零六十六集 人养蝌蚪 天养蛙下 这是准备圈多大一片地儿啊 赵永科问道 这条山沟我看了一下 差不多有一公里左右 加上两边都是山 就像我那草垫子一样 沿着两侧山脊把这段山沟围起来就行 也不需要多复杂 咱们用纱网 麻袋啥的圈起来就行 这东西比栅栏要快得多得多 山沟里呢 还有好几个地方可以进行的简单堵截 就能形成很好的越冬池子和孵化池 周边的山地 我估摸了一下 约大概有上百公顷 足够养很多林蛙了 这林场的山地承包啊 根本就没有什么钱 别说是现在了 就即使到了九零年代末 在这东北这疙瘩 承包林地还有头三年免费的政策 三年后需要向林业部门缴纳一定的费用 但一公顷也只是两元的有偿使用费 再过一二十年 也只是达到了每公顷三块五左右 这到了后期 承包两三千公顷林地养林蛙的人不少 一年下来 投入也不过几千块而已 这么大片地方 简单管护 那就跟捡钱似的 一个林蛙养殖场地都能这么大面积 这听上去很夸张 但那是真的便宜呀 吕律早在看的时候 就对这些地方有了规划 现在也就是人手限制 吕律也只能想着先弄起来 等到发展起来 再扩大规模 那 那片地儿能养多少篱洼呀 梁康波沉思了一会儿问道 吕绿微微一笑 好多万只 在几年前 一只东北林蛙可以卖到五毛钱 这钱哪怕是放到现在 也是不小的数字 没有禁捕令 林蛙被疯狂的捕捉 到了七十年代末尾的时候 林蛙的数量就已经很少了 这少了以后 价格也就跟着涨起来了 现在都能达到八九毛钱一只了 到了三四十年后 一只林蛙更是达到了十来块钱一只的程度 这也是上山的时候只是偶尔遇到林蛙的原因 不少人喜欢吃食 其议更多的则是为了换钱 山上剩下的越来越少 到了现在早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而林蛙养殖也在这时候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逐渐形成了人工管理与野生放养相结合的半人工养殖模式 也就是吕绿现在搞的方法 所谓人养蝌蚪天养蛙 说的就是这事儿 有这么好的条件 履率也有相应的成熟技术 起点就比别的人高了不知道多少 那赚钱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 当然了 现在外部条件和人手限制 他也没法将大棚养殖蛤蟆之类的事情给搞起来 那样收获不小 但管理和投入也大 他现在也只能选择这样粗犷的法子 再说了 有现在这么优良的环境条件 也完全没必要这么折腾 先怎么简单怎么来 那么多 那他们吃啥呀 张绍峰更担心这样的问题 蝌蚪这东西啊 在水里边啥都吃 苞米面 腐烂的肉等等都可以 吕屡笑道 咱们去打上几网鱼回来 砍碎剁小放进去 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那等蛤蟆上山了 有那么多虫子吃吗 张绍峰继续问道 没那么多虫子 可以想办法把虫子引来呀 比如在山上多设置一些腐烂的草木堆 就能将别处的虫子给引来 吕律一一解答三人的疑问 似乎所有担心的问题 到了吕律这里都很简单一样 之前的疑惑和不放心 在快速的消除 等了好一会儿 见三人都不出声了 吕律笑着问道 还有什么问题啊 我也没了 赵永科和梁康波都点起了头 他们还是不知道吕律所说的好多万只究竟是多少 但他们都清楚 这蛤蟆的价格是真不低 现在在这周边可是独一份 不赚钱都说不过去呀 那咱们上哪儿去弄那么多林蛙来养啊 张绍峰还没转过弯来 当然是去抓呀 河里的冰雪融化 公狗子就开始上岸了 找塘子住着 一天天的叫 过上一段时间 这母豹子也跟着上岸 循着声音找来抱对产卵 就会有很多的卵在水泡子或是小河沟草丛里 咱们呢 只要把这些卵找来 放孵化池里边 就能孵化出蝌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