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学而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以每篇开头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但由于子曰两个字常用于篇目的开头 此类篇目便以子曰后的两 三个字作为篇名 本篇开宗明义 讲学习和做人 子 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男子的尊称 有时也泛承男子 论语中子曰的子共计三百七十五次 君子 孔子 时时时 按时习 温习 练习 乐 同乐 愉快 高兴 韵 恼怒 怨恨 君子 有德者 致道德修养高尚而有学问的人 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以后 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 他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 不是很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 自己也不怨恨 这不就是君子吗 孝帝为人之本 游子曰 其为人也孝帝而好犯上者 贤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谓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圣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语 注释 游子 孔子学生 姓友 名若 字子有 鲁国人 比孔子小十三岁 一说小三十三岁 后裔说法较为可信 因有若乃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之一 后世人们尊称他为游子d弟的古字及弟妹对兄姐应有的正确态度 谓之有也 未有知也的倒装 意为从来没有物本物 专心致力于本 根本 致力于根本基础 道 社会道德伦理思想总的规律和规范 仁 孔子思想的主体和核心 是孔子的基本观念之一 其核心内容为仁爱 爱人 仁与人相亲 朱熹论语及著仁者爱之理 心之德也 这里就是指孔子的仁德思想 语同语 语气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八 译文 游子说 孝顺父母 友爱弟兄 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 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 根本建立了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 这就是人的根本了 巧言令色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注释 巧言令色 巧言 花言巧语 好听而实际上是言不由衷的话 令啬面孔和善 内心另有盘算及伪善的面貌 令美好先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花言巧语 一副伪善面目的人 这种人的人心就很少了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 孔子晚年学生 姓曾名参 字子于 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附近人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公元前五百零五至公元前四百三十五 以孝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三省 省 检查查看散 省可解释为多次检查 为人谋 给别人办事 替别人出谋献策中孔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之一 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 孔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之一 指待人处事诚实 不期 传 指老师传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等 习 反复练习 复习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 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入则孝 出则地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人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是指年纪较小 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 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入 入门 在家出语 入相对 只出门在外 谨 谨慎 少言 不轻易延伸人 有仁心仁德的人 行有余力 只有闲暇时间学文 学习诗书礼乐 典章制度等文献知识 文指古代文献 译文 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 出门在外要遵从兄长 谨慎少言 言而有信 不爱民众 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 若还有精力 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贤贤易色 子夏曰 贤贤易色 是父母能竭其力至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无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 孔子的学生 姓卜名商 自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孔子死后 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贤贤意色 这里是就夫妻关系而言 即对妻子应重品德 不重容貌 贤贤 前一个贤为动词 尊重 后一个贤为名词 亦为贤德 易轻视色 容貌指女色 竭其力 用尽自己的力量 即尽心尽力 致其身至 亦为献出 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 对妻子重品德 不重容貌 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 服侍国君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朋友交往 说话要诚实且讲信用 这样的人 即便自己说没有学习过 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过则勿惮改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谢 吾有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注释 重 庄重 自持故顾陋学识见文少 无从无 不要有 做动词用 结交朋友 过 过错 过失 但害怕 畏惧 译 闻孔子说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 注重忠实诚信 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慎终追远 层子曰 慎终追远 明德归后矣 注释 肾中慎重的对待父母的疾病死亡 终 人老为终 指父母死亡 追远 追继祖先的恩德 远 血缘关系不亲近 此处指远待祖先 译文 曾子说 谨慎的对待父母的去世 虔诚的追记 远待祖先 这样做自然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朴实了 温良公俭让 子琴问与子贡曰 夫子至余是邦也 必闻其政 求之余 亦于之余 子贡曰 夫子问良公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一乎人之求之语 注释 子秦姓陈 名亢 字子琴 郑玄著论语和谭公都说他是孔子的学生 但从论语 子章篇中所记载的事来看 他并非孔子的学生 子贡 姓端木 名次自子贡 魏国人 孔子弟子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生于公元前五百二十年 子贡善变 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 据史记记载 子贡在魏国做了商人 家有财产千金 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夫子 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敬称 古代敬称做过大夫的人为夫子 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 司法长官为佟大夫 因此他的学生尊称他为夫子 后来言袭称老师为夫子 有时候也特指孔子 王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亦还是或氏 温良恭俭让 温温和 良 善良 平和 恭 恭敬 庄重 俭 节俭 简朴 让 礼让 谦逊 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琴问子贡说 老师每到一个国家 必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 是他自己求来的呢 还是人家国君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 老师温良恭俭让 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他老人家获知正事的方法 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观其志 观其行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莫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注释 其代词 只代儿子 志 志向 由于古时父亲在世时 儿子无权独立言行 所以只能观察其志向 没死去去世 三年 泛指多年 表示时间长 译文 孔子说 看一个人 他的父亲在世时 要观察他的志向 父亲死后 要考察他的行为 如果他常年不改变父亲所坚持的好的道德准则 这样的人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礼之用 赫为贵 有子说 礼之用 或为贵 先王之道 思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可行也 注释 礼 儒家的一种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 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贵贱 长幼 尊卑的一种秩序 在孔子思想体系中 礼与人紧密相关 人为主体 礼为公用 和 调和 和谐 协调 先王知道上古贤明君王治理国家 安定社会的方式和方法 斯这词等意 这里指理 也指和 小大名词指小事大事由奉行照做 不行 行不通 知畏了 译 闻游子说 礼的应用已预示做到和谐恰当 最为可贵 古代圣明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但不论大事小事 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 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 为和谐而和谐 不以礼来节制和谐 也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