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四百七十九集少年中国说 正是四月初夏 屋子里不算特别炎热 面对赵俊的注视 苏氏兄弟有些手心流汗 倒不是感觉到了压力从而汗流浃背 事实上赵俊目光亲和 面容儒雅 微微笑着 让人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 丝毫没有让人充满压迫 但苏氏兄弟还是非常紧张 不是看见大人物的那种紧张 而是看见崇敬对象时的激动 对 嗯 就好像后世大把有人如果穿越到了民国 哪怕都要爬到延安去一样 若能见到教员和武豪 估计也跟苏轼一样激动 如今昭郡已经是一个传奇 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 执政十多年来 大宋百姓不能说是家家富裕 但也能说得上是吃喝不愁 能让百姓吃饱饭 在古代就已经是很了不起 特别是灾荒年月 朝廷能够做到赈灾粮及时下到每个灾民手中 不饿死一个人 遇到特别大的灾荒 赵郡更是会亲临现场镇守 给予百姓无比强大的安全感 古代百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淳朴的 他们有自己的小农事 狡黠 会撒谎 会耍无赖 也更会封建迷信 人云亦云 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同样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质朴 谁让他们吃饱饭 谁让他们穿暖衣 他们就信奉谁 就爱戴谁 愿意为那个让他们吃饱穿暖的人抛头颅洒热血 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而赵俊就做到了这一点 关心民间百姓的生活 积极为百姓谋福利 如此他在民间的威望可见一斑 现在亲眼见到了这个传奇一样的人物 对于苏轼兄弟来说自然充满了激动和紧张 当然 如果能见到他心中更崇拜的鲁迅先生 那就更好了 明允 这次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啊 赵俊笑道 如今国家兴盛 正是冉冉升起之时 各方面都需要人才 你要是再不回来 就是设计的损失了 谢知愿挂念 苏洵连忙说道 下官在家中为父守孝 荒废度日 知院却能记挂着下官 令下官莫耻难忘 赵俊摆摆手道 为父亲守孝是应该做的事情 孝之一道 当是中华传统之美德 只是 说着他又面色沉重道 我几次行走天下 深入民间 却发现很多人其实不配为人父母 在江南 逆婴之风盛行 甚至还有把子女供奉给邪教者 令人不齿 在这一点上 我希望能听听你的看法 苏洵是个聪明人 稍微思量过后 就知道赵俊应该是有新东西想要推出 便说道 下官司以为 孝有至孝与愚孝之分 至孝者 父母相爱子女 子女一敬爱父母 此方为天伦之乐 若父母恶毒 虐待儿女 甚至卖儿卖女 子女又何必为父母尽孝 不错 赵俊点点头道 史记记载 舜的父亲后母和后母生的一亩地像要害他 他却始终保持对父母的孝顺 对弟弟的替爱 这大抵是司马迁编造出来的故事 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 然也因此催生出了很多愚孝 如卧冰求礼 老来愚 亲郭惧埋尔等 对对 在我看来 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将肉麻当做有趣 以不情为伦纪 污蔑了古人 教坏了后人 哎 难道为了父母 就要把儿子杀掉 他摇着头说道 像这样的宣传 充斥着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真正孝顺在我看来绝非如此 苏洵接着他的话说道 民间有句话 叫生而不养 断指可报 有生有养 断头可报 无声有有养 无以为报 不生而养 百事难报 此当是孝到至理 嗯 赵俊满意的看着他道 明允这些年在家中看来也一直没有丢下学问 苏洵忙道 都是支愿教诲 当年支愿说要抛开表面 看到事物的本质 下官这些年学习经文 在这句话的引导下 意识明悟出了很多道理 很好 赵俊笑着对苏焕说道 很来明允这些年确实还在饱读诗书 精益 没有把功课落下 苏焕陪孝道 明允素来爱学 为父亲守孝的同时 自当也增长学问 嗯 赵俊沉吟说道 这些年其实我一直在想 要不要全面废除儒家 这话一出来 苏焕苏洵脸色骤变 就连年纪不大的苏轼苏辙都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过他们都没有说什么 就听到赵俊继续说道 我之所以这么想 是因为儒家主要以思想为主 讲的是行为准则 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提出的作为人应该遵守的一些规矩 如仁义礼仪 克制自己的欲望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合乎礼节的等级制度 他的思想在于政治制度与道德规范 也正因因为强调忠君爱国 遵守秩序 才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并且慢慢进行了推广和强化 但从春秋到如今 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时代在变化 孔夫子的那一套放在他的那个时代是先进的 可到了如今这个时代 就成为封建礼教 束缚人的思想和行动 嗯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 我看到了许多因为这种所谓夫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现象而遭受到压迫的时候 我就觉得很生气 认为它的存在阻碍了社会进步 于是到了后来 我就想着 有一天我得废除掉儒家 让理科取代儒家 让新的思想在大宋生根发芽 不过如今到了眼下这个年纪 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早就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极端 他环顾四周说道 我会去想儒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封建与压迫吗 不是 那只是我看到的坏的一面 他同样有好的一面 而且好的一面远比坏的一面更加重要 这一面就是塑造中华传统美德 塑造汉人的思想观念 教化人的道德品性 有无才有德不可 有才无德更不可 若理科是才 那么儒家思想便是德 如此结合 方能德才兼备 这是赵俊最近这些年感悟出来的道理 受五四运动影响 后世青年一直对儒家思想不是很感冒 甚至觉得应该批判 因为打倒孔家店已经深入人心 但到了赵俊这个地位和年纪 慢慢也理解过来 五四运动那个年代 属于是矫往必须过正的年代 要想完成革命变革 就必须彻底把封建革命 因此孔家殿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对象 可儒家学说真这么不堪吗 倒也未必 仁义礼信 宽耻信敏惠 良恭俭让 都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能够很好的帮人塑造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西方倒是没有这种思想 结果就是发展出了海盗文明 强盗闻名 有人以开发新大陆为由奴隶黑人 把人当做商品一样贩卖 并且对原住民搞大屠杀 几十年后却给自己标榜自由民主 有人天天宣传十月七日的事情 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却媒体面前大肆宣传他们的历史受害者形象 却从未想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对别人的封锁 入侵 压迫 杀戮 甚至还有人打着贸易自由的旗号倾销工业品 后来发现搞金融更赚钱 于是搞去工业化 并且去工业化后又打着环保的口号逼迫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放弃发展 自己则专心靠金融收割全世界 结果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泡沫破裂 发生金融危机之后 又马上想办法把危机对外转移 甚至军脆发动战争 甚用军工复合体推动制造业 以此缓解国内经济 这样对比之下 谁有道德 谁没有道德 其实一目了然 所以儒家思想的存在并不是坏事 只是里面也确实存在了许许多多的糟粕 而赵俊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正如后世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一样 我们曾经一度摒弃儒家思想 可最终又慢慢实起来 就在于西方那套强盗逻辑本身就是违背道德的逻辑 并不适合天生有道德感的中国人 因此 儒学为体 科学为用 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发展结合起来 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听到赵俊的话 苏焕和苏洵连连赞同 苏焕说道 知愿说的是 儒学是思想之学 说人 人心也 义人路也 若无儒学 道德又如何能存于人心 但我还是那句话 儒家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规范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 就绝对不能出现那些曲解儒家的歪理邪说 赵俊说道 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文化部 宣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美德文化 并且甄别那些坏的文化 从学校的课本 市面上流传的书籍当中剔除糟粕文化 我认为闵允应该是能够甄别出哪些文化内容是有害的 哪些文化内容是有益的 因而决定让你去担这个梁子 明云 你有没有信心 文化部 苏洵先是一愣 随后又惊又喜 站起来道 下官必定不负知愿所托 嗯 赵俊点点头道 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良莠不齐 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充斥 宣传愚孝 压迫 剥削思想的比比皆是 教育部编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当中 很多都是采用的一些古代文章 里面就很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内容 我希望你们与教育部那边好好合作 务必要为大宋下一代的学生树立好正确的思想观念 曾适 苏洵站直了身体 洪亮的映下 就连苏焕看向苏洵的眼神都露出一抹羡慕 他是天圣二年的进士 二十四岁就考中 与现在的宰相曾公亮是同榜 虽然年龄跟富辟 文彦博 韩琦他们差不多 可资历却比这些人还老 就因为之前在官场上没有人提携 所以之前都只是在县令 知州范畴上下浮动 宦海浮沉了快三十年都没有当上高级大员 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志愿 也慢慢爬到了眼下的位置 结果自己这弟弟康定元年才考中 资历比自己足足少了十六年 现在却幸运的要与自己同级了 毕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文化部大抵是个三品部门 主官应该是正四品级别 而苏洵之前不过是从五品之州 并且中间还有五年的资历空白 这就意味着他当官时间拢共不过七年 升迁速度即便是亲兄弟也得羡慕 当然 你这次升迁属于违规的越级升迁 在官场上本来是不符合的 不过我这个人只看才能 不看资历 赵俊最后叮嘱道 用你是信任你 希望你也别让我失望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 好好在文化部的位置上干 务必要让大宋的道德风气焕然一新 不能说遍地君子 但德教一定要做到位 知道吗 下官明白 苏洵心中一领 他知道志愿这次违规提拔他 是希望他能够把文化部的重担挑起来 因此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多重 而且赵俊也明说了 这次违规提拔之后 未来十年他就在文化部干下去 应该是直接做两届 一来是熬资历 像苏焕他们这些资历老的 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干五年 然后继续往上升迁 下一届杨查杨告他们进政治院 而苏焕 陈希亮这一批资历老点的 可以提拔进一级部门做主官 王安石 李孝基等资历差一点的去二级部门 再过十多年大抵就能进政治院 至于他苏焕 中间缺了五年 又这么提拔 自然不可能再这么往上升 在文化部嗷嗷 资历自然就是首选 二来赵俊给他十年时间 就是要让大宋风气焕然一新 如果十年都不能矫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为下一代树立好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那他这个文化簿上书也就别做了 升迁自然也就别想了 所以在文化部不仅是安排 同时也是考验 考验苏洵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到 赵俊的要求 关乎未来前途 让苏洵才刚感受到的升官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 只剩下一股压力 嗯 坐吧 赵俊摆摆手 是 苏洵又坐了下来 你们就是苏轼苏辙兄弟吧 叮嘱了苏洵之后 赵郡的目光又看向了苏轼二人 是 支愿 苏轼二人也连忙站起身 你们是从襄阳坐火车来的吧 是的 沿途一路除了看到李科一一道的运用 还看到了什么 赵俊问 苏轼正在想该怎么回答 苏辙是个老实孩子 老老实实道 看到了沿途百姓 沿途风景 百姓过得好吗 不算好 但也不算差 那汴梁呢 很繁华 仅此而已嘛 走足类是福 农夫孽私旅 跟沿途的百姓比呢 还了太多 是啊 好了太多 赵俊点点头 但相比以前 外面的百姓只会更糟糕 你们是不知道 十多年前 大宋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甚至会饿死人 苏家兄弟生于景佑年间 成长在大宋高速繁荣阶段 类比的话 算是相当于后世八九十年代 那个时期国家已经完成了农业革命 像以前的那种大饥荒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他们感受不到饿肚子是什么感觉 但赵俊却清楚 因为他来时行走过天下 知道民间疾苦 也知道那个时候苛捐杂税之重 加上各种剥削 天灾人祸 百姓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情 就像他处理淮南赈灾粮食一案的时候 杀了那么多贪官 可却无法挽回死的那么多灾民一样 而如今大宋蓬勃发展 同样他存在新的农业革命 粮食产量大增 粮价低廉 税收低廉 粮食大量 田地分发 朝廷还会招募工人搞大基建 基本上只要不是懒汉不耕地 不出去做工 就不可能出现饿死的情况 然而赵俊却依旧不满意 他看着二人继续说道 而跟从前比起来 现在天下的百姓至少衣食无忧 可我不会说百姓现在能吃饱饭就是好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 因为我只会说他们过得还不够好 好的层次要不断的往上提升 这才是为国为民 对 原来如此 所以汴梁现在的繁华 我却并不觉得是大宋国家有多强盛 真正的强盛是每一处都如汴梁 每一处都兴旺发达 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好 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知愿志向远大 令人钦佩 苏轼兄弟肃然起敬 赵俊笑道 哼 这些事情我本不该对你们说 你们又知道为何 小子不懂 我跟你们说这些 是因为你们是年轻人 年轻人有何不同吗 苏哲问道 自然有不同之处 比如你们的智慧 智慧 不错 你们伯父已经跟我说过了 你们在火车上的想法很好 从未接过过理科 却能如此有构思 这说明你们很聪明 赵俊用欣赏的目光看向他们 说道 我最喜欢的就是像你们这样聪明的少年郎 谢之愿夸奖 我们兄弟二人只是胡思乱想罢了 而且也提不出实际解决的办法 实在不敢鞠躬 苏轼颇为老成且谦虚的说道 有很多人有想法 却不敢去实现 而绝大多数人连想法都没有 只是看到了 却从未思考过它会有什么变化 如此庸碌一生 赵俊摇摇头道 我希望的是大宋百姓人人都有智慧 人人都有想法而敢于去实现 让大宋成为一个最好的时代 但可惜现在还太遥远 不过我坚信下一代的力量 一代会比一代好 两个人都认真听着 你们这些后辈晚生就是大宋的未来 说完赵俊又看向苏轼二人道 这个世界属于你们 也属于我们 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 青年人朝气蓬勃 就应该迎难而上 用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梦想 你们说呢 是 二人应声 听说你们对理科很感兴趣 是的 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学吧 赵俊笑了起来 道 你苏轼学理科 想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呃 苏轼不明所以 就只好说道 尊之怨教诲 听你伯父说 你很喜欢鲁迅先生 希望能见他一面 是的 这件事情我帮你问过先生了 先生喜欢游山玩水 隐于世间 今天出发去了杭州 现在已经不再汴梁 隐俊说其晃来连眼睛都不眨 苏轼顿时失望道 看来我的运气不是很好 不过先生在离别之前给我留下了一份手稿 是他打算发表的文章 赵俊点了点桌子上他之前看的那份文章 说道 这手稿明天就会发表在汴梁日报上 先生听了你的事情 决定把这份手稿送给你 希望你别辜负先生的期望 说完之后 赵俊又笑道 拿去吧 多谢支愿 多谢先生 苏轼又顿时激动起来 小碎步走上去 从赵俊桌子上把文章拿了起来 然后一入眼就看到了上面一行字 辽国人之称我中国也 一则曰南蛮 再则曰蛮子国 这份稿子正是经过赵郡改良之后的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