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集 国号国都-文本歌词

第323集 国号国都-文本歌词

小酷说书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三百二十三集国号国都成 耶律延禧的挑衅让姜鸿飞很烦 哪怕他知道有朱武坐镇 云帝耶律延禧那个废物干不了什么 但有一说一 耶律延禧联系他原来的旧臣一事 还是容易破坏燕云平地区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面 是的 对的 姜鸿飞问已经转入文职的耶律大石 天作前来叩官 我当何以应对 耶律大石从小好学 善于骑射 兼通汉文 契丹文 堪称文武全才 考庆五年 耶律大石曾取得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 入翰林院供职 任翰林应奉 后被卓升为翰林承旨 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族进士 因在契丹语中 翰林被称为林涯 所以耶律大石又有大石林崖或林崖大石的别名 约在天庆六年 耶律大石出外任泰州刺史 那时正逢辽金战争兴起 因看不惯辽军屡战屡败 耶律大石才弃文从武 身为辽兴军节度使 镇守南京道 也就是说 耶律大石本来就是文官 免得这个在历史上建立西辽 在中国西北方和中亚地区闯出一大片天地的一位有智慧又有才干的伟大人物成为后患 又能为我所用 是的 对的 江鸿飞剥夺了耶律大石的武职 让他成为中书社人 任起草诏令之职 参与机密 换而言之 姜鸿飞把耶律大石放在自己眼前 帮自己参谋如何管理那些归明人 也就是帮自己参谋如何管理燕云平地区的少数民族 耶律大石知道姜鸿飞问这话是对他的考验 耶律大石不是国药师 他不会犯投了新主人还顾念旧主人的错误 耶律大石当即拜道 启奏陛下 天祚于辽国以全师 不谋战备 以致举国汉地全为金人所有 又尽被我朝所得 经国事微弱至此而力求战 必不足为惧 陛下不如亲起大军伐之 永绝后患 耶律大石这番话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 既严厉批评了耶律延禧过去一位逃跑的错误路线 又对耶律延禧现在冒险出战做出了否定 还提出来了请江鸿飞御驾亲征的正确主张 江鸿飞满意的点了点头 见江鸿飞点头 王伦 李处温等眼巴巴的等江鸿飞御基称帝的人急了 好的 好的 王伦赶紧出列道 天作昏庸无能 又一意孤行 自寻死路 必不成事 何须陛下亲征 则一军师或择一大将统兵去战即可 如今正值陛下登基关键时刻 岂可因小失大 王初温随后出列附和 王头领所言极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忠 刑罚不忠则民无所措 不足俗 故君子明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何况帝王乎 帝王者 金口玉言 岂能戏民 王伦和李处温说的有道理 建员改制 登基称帝这种事怎么可能开玩笑 更不可能改时间 再说再急也不能差登基这点时间 说句不好听的 那么多繁琐至极的结婚仪式全都走完了 洞房也进了 甚至就连裤子都脱了 就差这最后一下 江鸿飞这要是把裤子给提上 再万一被谁给钻了空子 那江鸿飞还不得窝囊死 所以江鸿飞让准备登基的人继续 同时命令各军默兵立马 自己这边登基完 立即就出兵去捉耶律延喜 见此 王伦 李处温等盼望江鸿飞登基的人无不大喜 赶紧抓紧时间继续准备姜鸿飞的登基大典 终于 江鸿飞在十月一日这天 在新建好的太和殿中登基称帝 江鸿飞为自己的王朝取国号为大元 出自于易经中断词大灾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与诗品悟流行 大元中的大字在此之前只有尊称的意义 而江鸿飞的大元朝将大字加入正式国号之中成为首例 之前的朝代如秦 汉 唐 宋等 国号钱并不加大字 在外人看来 江鸿飞起国号大元 不仅是江鸿飞对大元王朝统治理念和抱负的体现 也反映了在大元王朝如今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 而事实上 江鸿飞起大元当国号真没有那么复杂 当初江鸿飞让手下臣子起国号的时候 有人提出用梁 有人提出用齐 还有人提出用汉或者用唐当国号 可梁齐汉唐在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都出现过 再用有炒冷饭的嫌疑 关键大一统的国家的国号跟别的王朝重合不太好 你看要是如果姜鸿飞这一朝也叫梁齐汉唐 后世提到这几个朝代 先想到的肯定是朱温 高阳 刘邦 李渊 然后才能想到江鸿飞 就像汉朝刘秀 那么天命之子也得排在刘邦的后面 所以 还是来个单独的国号能更好一点 事实上 江鸿飞挺喜欢大明的 因为他喜欢老朱 可老朱的国号不管是来自于明教明王 还是来自于大灾前缘 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诗品物流行 则后半句大明忠始六位石城 石成六龙已御天都跟江鸿飞不搭边 以至于江鸿飞实在是用不到大明这个国号 其实之前不仅江鸿飞纠结 江鸿飞的一众臣子也因为国号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差点没将江鸿飞的脑袋给吵爆炸了 后来江鸿飞干脆不想了 直接将历史上宋后面的大元拿来用了 而且元朝能终结宋 金 西夏 完成大一统 吉利 还能走蒙古人的道路 让蒙古人无路可走 大吉大利 细想想 元字简单好听 大元制一 一元副使万象更新 寓意也不错 再细想想 要是江鸿飞也像蒙古人那样推了全世界 用别人用过的粮齐汉唐 总觉得气势上差了点儿 而大元就不同了 有气势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 罗真人献给江鸿飞的推背途中趁约中 也有一句遗物自立 遗物就是元字 所以综合考虑过后 江鸿飞决定用大元当国号 年号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江鸿飞直接照抄老朱的洪武 而都城 江鸿飞很果断的就定了燕京 并为之改名大都 江鸿飞为什么会定燕京当都城 首先当然是目前江鸿飞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关键在历史上有一个铁一般的规律 那就是但凡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 你比如在南京 杭州这样的城市建都 不是短命就是偏安一隅 绝无例外 而历史上的那些大一统王朝 都城都在北方 江鸿飞上一世往上 总有人假设说崇祯当时如果迁都南京 能不能保住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 答案是很难 甚至可以直说不能 因为有人这么干过了 李自成打进北京了之后 朱由松在南京称帝 可他只坚持了一年 可军就南下攻占了南京 朱由松被押赴北京凌迟处死 有人可能不服 觉得朱由松名不正言不顺 能力不行 在位期间奉行以镇压农民军为主的反动政策 幻想与入关清军议和 又重用马世英 阮大铖 排斥石可法等 政局因此动荡 才会这样的 这要是换了名正言顺的崇祯 结果肯定不一样 是的 对的 咱们先不说崇祯治大才书 能力未必就比朱由松强 只说就算换成了名正言顺的崇祯 崇祯在突然变得有能力了 定都南京 其实也很难守 要知道 在中国古代的兵法中有一个常识 守江必守淮 也就是说 你要想守住长江 就必须先要守住淮河 淮河到长江之间的地带 是南方国家的缓冲区 没有这个缓冲区 长江根本就守不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赤壁之战之后 孙权还要和魏国争合肥的原因 就是为了拿下淮河 才能保住江东 历史上 南宋建立之初 赵构积极推动四路北伐 其实不是为了恢复故土 更不是什么赢回他的父母妻女 哥哥族人 也是要拿下淮河地区 等战略目的达到了之后 赵构就不想打了 可岳飞还想接着打啊 赵构就弄死了岳飞 明朝灭亡的前三年 河南就被李自成的起义军给占领了 淮河防线早就门户大开了 因此明末的时候 明朝在淮河已经没有任何防守力量 等到清军南下 一波就推到了长江边上 没有长江到淮河这段缓冲区 你让南明怎么守 所以明朝迁都南京 换谁来也守不住 德说明朝其实是有国运的王朝 因为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要不然长江以北 明朝决守不住 蒙古人迟早还得回来 说句不好听的 弄不好朱祁镇叫的就不是大同的城门了 他应该站在长江边上叫南京的城门了 你想想看 明朝都迁都北京了 这蒙古人 达达布 土莫特部 包括后来的满清 翻越长城来了多少次 历史上 就连北京城都被包围了三次 这都城要是在南京 这不来的次数更勤了 跟逛自己家后院一样 这种事儿 跟一个王朝是不是强大 皇帝能力高低 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那些统一了两原 中原和草原的皇帝除外 在古代 一个王朝所有的资源 粮食 钱 军队 必须要集中在皇帝手里 这个王朝才能稳固 换句话说 这些东西必须得集中在王朝的首都 因为皇帝住在首都 你不可能说都城在南京 全国的钱粮军马都在西安 那谁在西安谁造反 江鸿飞比任何人都清楚 自己的大大元王朝 未来最大的敌人肯定是来自草原上的金国蒙古 就算自己将来灭了金国草原诸部 连草原也一块统一了 那也得坐镇燕京才治理草原 就像清朝一样 这么说吧 明朝在山海关到嘉峪关的长城防线 最多的时候投入兵力达百万 这所有的后勤物资要是都得从南京调拨转运 再去两千多里外的长城 这成本绝对是巨大的 哪个王朝也担负不起 所以 时间长了 长江以北必丢 而都城要是在燕京就不一样了 燕京离长城太近了 到长城都不到二百里 后勤运输线非常短长 成本也自然就低 哪怕是去云地 也远比从南京去要近很多 当然 近也有近的不好之处 那就是太容易受到来自北方的俘虏的威胁了 为了防备这一点 江鸿飞下令重建都城 修得城高水深 固若金汤 江鸿飞的要求就是 有这座都城在 胡虏就算进入中原也站不住脚 要知道 满清在李自成投降以前 就曾经五次入关 可就是因为北京城的存在 他们才不敢太撒野 捞一票回去过一个肥年就完了 而首都要是在南京的话 满清第一次入关的时候 就可以直接打到长江边上 那时候李自成还在驿站上班呢 总之 为长远计 燕京是最理想的国都 所以江鸿飞选择定都燕京 并在这里修建一座恢弘的皇宫 建一座新城 哪怕是都城 其实也用不了太多时间 真正难得是建一座皇宫 毕竟有时候建一座皇宫甚至需要十几二十几年时间 老朱建的南京皇宫就历经二十六年 而朱棣建的北京皇宫也耗时十四年 江鸿飞这里设计时也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 要是等这座皇宫全都建完 少说也得用时十年八年的 江鸿飞总不能等那么长时间再登基称帝吧 所以江鸿飞让人挑几座重要的宫殿先建着 边建边用 两不耽误 虽然礼部的官员已经尽可能的将江鸿飞的登基大典搞得宏大了 可现有的条件和时间都在这儿摆着 不论礼部的人怎么装扮 也掩饰不了江鸿飞是在一片工地当中登基称帝的事实 对此 江鸿飞微微一笑 世间哪有那么多尽善尽美的 是 在龙袍的选择上 江鸿飞没学宋朝使用红色龙袍 而是选择了黄色龙袍 宋朝使用红色龙袍是因为宋朝是火德 对应的是红袍 而江鸿飞的大元王朝是金德 对应的是白色 如果按照伍德来选择龙袍 江鸿飞应该穿白色龙袍才是 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白色常用于丧饰和葬礼 因此 白色龙袍是一种特殊的龙袍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会穿着 例如在汉代和唐代 皇帝在祭祀天帝时会穿白滚冕 在宋代则规定皇帝在祭祀先祖时要穿白滚冕或白龙袍 有这样的传统在 江鸿飞也不好用白色龙袍当自己的常用龙袍 就只能接受礼布的建议 要么选红 要么选黄 要么选黑 江鸿飞对比看了看 黄色的挺好 就选了黄色龙袍 虽说登基的地方糙了点儿 但该有的礼数 江鸿飞这里是一样都不少 简而言之 一场恢弘帝登基大典结束后 江鸿飞就正式成为皇帝了 江鸿飞封高良为皇后 王伦为太宰 萧嘉岁为少宰 许贯中为枢密使 陈构为同书密院士 李刚为尚书左丞 李处温为尚书院士 李进为三司史 李应为三司副使 沪荣 严铁 蒋靖 户部陈康伯 杜知 公孙胜为国师 户部尚书赵鼎 户部尚书裘裕 公部尚书孟堂 礼部尚书萧让 吏部尚书张氏 刑部尚书裴宣 御史台陈公府 燕山府尹刘彦宗 其他文武百官皆有声赏 接着 江鸿飞颁布特赦令 除十恶不赦 违抗皇命及谋反者 其余罪犯 无论罪之大小 一律赦免 随后 江鸿飞又颁布斟酌贤才令 凡有一技之长 布局限文武 各类匠人 各类手艺人 各州县官员挖掘上报大元朝廷酌情使用 最后 江鸿飞颁布赏田令 对于境内无田之人 不分男女老幼 皆赏赐二亩口粮田 加上以工代赈发下的田地 一家人的田地加一起 只要辛勤劳作 肯定能保证一家老小的温饱 姜鸿飞的这三道命令一下 举国欢庆 新皇登基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江鸿飞还特意颁布了一条限田令 不论任何人 名下都不允许有超过一百亩的田地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