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119唐军败退潼关失守 2-文本歌词

[唐玄宗李隆基]119唐军败退潼关失守 2-文本歌词

墨羽听书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玄宗命哥舒翰率八万唐军去征讨安禄山 同时下诏让各地禁军共同收复洛阳 哥舒翰本来因病不想答应 但是玄宗不同意 又任命田连秋 萧欣等人为他的助手 令火拔归人等率部听哥舒翰调遣 加上高先知原来的军队 这号为二十万的唐朝大军全部交给哥舒翰指挥 接手后 哥舒翰仍然坚持高峰的策略 坚守同官 但是他因病不能料理军务 看来病的真不轻 他只得让田良秋来处理军政大事 但是田良秋又不敢一个人做重要决定 于是让王斯礼统领骑兵 李成光统领步兵 但是这样又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二人争权 军令无法统一 军令不统一 士兵又何以适从 加之哥舒翰用法严厉 有些不体恤士兵 所以唐军士气低落 大打严影响的战斗力 尽管本来战斗力就不高 但是这种情况下 以潼关为本 哥舒翰击败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的进攻 也许望着关下的安庆绪 哥舒翰心里说 嘿嘿 乳嗅未干的小儿 但是哥舒翰这期间做错了一件事 这件事导致了极严重的后果 与高先知 冯长卿等几乎不遇朝廷中式的边将不同 哥舒翰参与了朝中大臣间的倾轧 比方前面提到的 他为杨国忠指政李林甫 与阿巴尼有关 又与安禄山有仇 所以哥舒翰再想脱身就难了 杨国忠本来是拉拢哥舒翰的 如果两人一直是这样的关系 那么对哥舒翰率军作战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 那么这件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情是什么呢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就是玄宗相信安禄山造反之后 采取的措施中 有一项就是把安思顺从朔方召回来 由节度使改任为户部尚书 以郭子仪接替他为新任朔方节度使 这一次免职不是偶然的 从姓氏上 我们也大致可以猜测安思顺与安禄山有关系 但是是什么关系呢 正史上没有记载安思顺的生平 倒是杜牧在张保高正公传中写明他是安禄山的从弟 安禄山传中则说是两人约为兄弟 不管怎么说 两人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玄宗才会让他回到朝中 至少兵权是不可以再交给他 然而安思顺并未参与安禄山的谋反中 当他得知安禄山要谋反的时候 曾借入朝之机 向玄宗奏报了这件事 因此在安禄山真的反叛时 玄宗对安思顺没有加罪 但是哥舒翰不仅与安禄山有矛盾 也一直与安思顺有仇 而且从那一次与安禄山闹翻时 安禄山的话中可以看出来 哥舒翰应该是先与安思顺不和 然后才引发了与安禄山的矛盾 所以一旦得势 哥舒翰便寻找为难对手的机会 安禄山造反 这是天赐良机 古时谋反是十恶之首 往往株连九族 唐朝的法律 兄弟在其他地方不知情的可以不算 安思顺虽然早先奏报了玄宗这件事 但是玄宗终究难免会心存芥蒂 哥舒翰伪造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信 让人假装送信 然后又在潼关抓住这个人 交给朝廷 还列举了安思顺的七条罪状 请求玄宗杀了他 就这样 玄宗将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太福卿安元贞都处死了 流放他们的家人到岭南 推测玄宗的心里只怕未必不清楚安思顺的冤屈 但是一来是难免还有怀疑 二来也是为了讨好哥叔翰 三则未必没有泄愤的意思在其中 实载杨国忠不能救尤世实为汉 杨国忠与安禄山有仇 但是他却要救安思顺 可见杨国忠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为人那么坏 只是他为什么要救安思顺呢 是因为见安思顺冤枉 还是安思顺托杨国忠为自己求情 史上没有关于安思顺一家给杨国忠送礼一说 所以杨国忠可能是自发的为安思顺辩白冤屈 在全唐文中有一篇少说的待郭陵公请雪安思顺表 当时后来郭子仪为安思顺鸣冤时所作 文中没有什么独家报道 除了两堂书和通鉴记的事情之外 就是一堆烂而无用的宋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