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比之于第一次风长青的败退 这次败退更惨一些 因为风长青起码是边败边战 还抵抗了一下 而这一次却是连打都没打 就让人家给赶到了潼关 这大概是高先知第二次这么狼狈 可是这也不能责怪高峰两位将军 天要灭我 其我之罪 当年项羽对天一唱三叹的说出这句话来 司马史宫上可批一句 岂不谬哉 如果这两位将军要是这么对天长叹的话 我们也只有陪着一起感叹 这也奠定了二位将军命运的悲剧色彩 唐军退到了潼关 整治防守器械 虽然叛军随后赶到 但是仍然被挡住在潼关 无法进入 可见潼关确实是重地 是一道大门 从封长青潼关无兵 若贼使突入关 则长安威夷这句话来看 唐在战略上是有失误的 像潼关这样的地方 怎能不派重兵把守呢 将重军放在洛阳这种四面受敌之地 实在是失策 假如唐从一开始就把重兵放在潼关 只要有潼关这个基础 尽可夺洛阳 不利则死守住长安的东大门 还是很可行的 像洛阳这些地方 也只好该放就放了 若说的好听些 就是欲取仙雨 只要关中在手 又何仇东都不下 唐初就是先拿下关中 然后把关中周围的障碍打扫干净之后 最后才去攻打洛阳 而一开始就打开大门向前冲 打不过后才仓促回防 唐朝的这个办法怎么看都有点蠢 好在此时犯蠢的不只是唐军 安禄山的脑子也不很清醒 所以说 唐与安禄山此番较量 倒也势均力敌 只要有一方有出众的谋略 情况都不会是这样 假如安禄山这时趁唐军立足未稳 猛攻潼关 相信以潼关天险 也无法抵住他的势头 可能玄宗就要早些逃亡呢 然而苦孩子出身的安禄山胜利之后 开始大做皇帝梦 在洛阳做登基的准备 高高兴兴的放弃了这个绝佳的机会 如果事情一直是这样 以高先知和冯长青二人的才能 再有玄宗的鼎力支持 把安西 朔方等都护府的军马都调过来 那么这一次叛乱也就有惊无险 然而玄宗随后的表现不但让人失望 而且令人痛心 他的一连串失误 给我的感觉是他疯了 还记得跟高仙之远征小伯律的那个宦官吗 对 此人名为编令城 也许是玄宗想起他和高先知曾配合过 所以这一次又派他监军 说实话 这实在不是件好事 将军出征 身边总有个宦官丁梢 多难受啊 不过皇帝要想掌控军队 不至于让朝臣将在外不受自己号令 也只能派身边的人去 这就不多说了 反正这是一个弊病 在那次小伯律之战中 却也幸亏有了编令城 他帮了高仙之大忙 说了几句公道话 而这一次 事情就恰恰坏在他身上 据说监军边令城数以示干之 先知多不从 究竟编令城请求的是什么事呢 一般说有什么请求 无非是两方面 一是对军队的决定 比如军队的进退等等 二是要钱财之类的东西 从钱财上讲 高先知开放陕郡的仓库 边令城或许请求过他要多拿一些东西 如果曾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么根据后面的结果 高先知应该是没有答应才说得通 唐书上写 编令程数似于高先知 先知不应 好一位正直的将军 但是有问题 高先知实在犯不着在钱财上得罪这位要命的监军 他自己就曾把十国的宝物拿到自己家中 可见在这个问题上 他并不反对谁多拿一点钱 而且同是唐书所写 人有求者 语不问几何 为什么单单不给编令城呢 编令城的重要性连我们都能看出来 对皇帝意思心照不宣的高仙知会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