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古代哪个行业最赚钱?-文本歌词

055古代哪个行业最赚钱?-文本歌词

读客熊猫君
发行日期: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五十五集 俗话说呀 敲锣麦堂 各干一行 古代也是行业众多 在唐朝的时候啊 就有三十六行的说法 后来又延伸出了七十二行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 这些呢 都只是行业种类的约束 实际上啊 是远不止这些的 那这么多的行业里头 哪一行的生意是最赚钱的呢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清朝的广州十三行 哎 的确 这个清朝啊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只授权广州十三行做对外贸易 他所经营的是垄断性的业务 所以这个利润非常的高 十三行的行商们呢 个个都是富可敌国 总行商吴炳建在道光十四年的时候 就是公元一八三四年 他的资产呢 已经达到了两千六百万银元 折合白银两千万两左右 你要知道 当时清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四千万两左右 华尔街日报对于吴炳建的评价是拥有世界上最大商业资产的天下第一大富翁 可见 这吴炳建就是那个时代的世界首富了 垄断性的对外贸易呢 只存在于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是特殊体制造就的产物 它不具有普遍性 而在古代常见的行当里头 最赚钱的应该就是贩盐了 盐是维持人生命的一个必需品啊 在没有冰箱的那个古代 盐是可以腌制食物 使其减缓腐败变质的 盐在古代的战略地位啊 就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石油 而且盐可不是每个地区都出产的 因为它具有稀缺性 可是一旦发现某一个地区产盐 这个开采成本又很低 那么那个地区的产盐地就像咱们今天的中东产油国一样啊 闭着眼睛都赚钱 这么赚钱的行业 那古代政府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呀 我国很早呢 就对盐业实行官营了 在春秋的时候 齐国之所以强大 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实行了管仲的观山海政策 国家专营盐业 变渔盐之利 哎 需要说明的是啊 管仲的这个盐业官营政策呀 还是比较温和的 民间制盐随便 官方只是控制流通还有销售环节 而且每升盐只在成本上加收一二钱 对盐价的影响不大 另外呢 管仲盐业官营的收入 主要是用于善贫穷路贤能 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因此呢 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战国的时候 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商鞅也搞起了这个盐业官营 但是商鞅可比管仲狠多了 他不仅控制销售 还控制生产 加价也很多 盐业官营政策就成了压榨民众的变相税收 汉朝初年 开放了盐业 允许民营了 那很多贩盐的商人呢 就成了巨富豪强 富比王侯 这让中央政府呢 极其担忧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 因为连年和匈奴开战 国家财政吃紧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也为了打击富商豪强 汉朝又开始实行了盐业专卖 就是著名的盐铁官营政策 在盐铁官营政策下 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 运输和销售来禁止民营 这样汉朝政府呢 就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这才缓解了因为连年战争所导致的财政危机 汉朝以后的历代王朝 都实行了盐铁官营 为它快速而高效的压榨老百姓的钱包 因为官盐的价格太高 所以伴随着盐业专卖 民间呢 一直都有贩卖私盐的情况 历代王朝都严厉的打击贩卖私盐的商人 因为这是在和朝廷抢生意啊 所以在很多的朝代 贩卖私盐那就和谋反是一样的重罪 可尽管如此 依然有许多的亡命之徒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卖私盐 因为它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 那么这个私盐的利润到底有多高呢 根据叙资治通鉴长篇的记载 那在北宋的时候啊 政府在陕西垄断经营的青海盐的售价每斤四十四文 而在青海产地的价格 每斤仅有五文钱 开采成本呢 则更低 北宋元丰年间 四川的官府收盐价格是四十文 同时期四川地区官岩的售价高达一百二十文 一般而言啊 这个官盐的售价呢 是成本的数倍 甚至是十数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十的时候 就有人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 有人就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百分之百的时候 他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时候 甚至连上缴刑价都毫不畏惧 所以 古代的私盐贩子不仅仅是不怕死了 他们是通过找死的方式来贩卖私盐 为了对抗这个官府的打击 私盐贩子呢 往往都是结伴以武力贩盐 不仅持有兵器 更有甚者呢 组建私人武装 在乱世的时候 有的私盐贩子还会靠手里的这种贩盐武装趁机起义造反 你比如说像这个隋末的程咬金 唐末的皇朝 元末的张士诚 哎 这都是范盐出身的农民起义领袖 北宋末年的时候 为了打击私盐贩卖 蔡京改革了盐业专卖制度以后 这食盐就不再由官府直接经营了 而是改为官府特许的盐商来经营 为此还制定了盐饮制度 那盐饮呢 就相当于是特许经营许可证 盐商向官府缴纳这个盐款和税赋之后 哎官府颁发的盐瘾 这盐瘾上面有编号 官府备案 盐商凭借盐饮到盐户那购买盐 然后运输和贩卖 全程都要凭盐瘾证明 否则一经查获 就视为走私 元明清这三朝就延续了宋朝的盐饮制度 盐商凭着这个盐饮 可以把食盐低价买高价卖 日进斗金的话 这是不在话下的 为了获得盐饮 盐商就需要承担官方分配的附加任务 比如说在明朝的时候 你想获得盐饮 就需要向边塞运送粮食 比如在清朝的时候 盐商要额外的给国家捐赠给 称之为报效 同时呢 盐商还得向主管盐业的官员们巨额行贿 以保障生意做的长久 清朝主管盐业的官员 那是各地的盐道 也是清朝最肥的官职 明清两朝的盐业是官商勾结获取暴利的典型行业 当时盛极一时的徽商就是在盐业特许经营制度下靠着官商勾结而起家的 徽商贩盐产业的集中地是在交通便利的扬州啊 扬州的盐商是有着极高的智商和情商的 能够牢牢的抓住统治者的心理 时刻的想方设法的讨好权贵 我们看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 扬州盐商都主动请缨负责接驾事宜 把乾隆爷伺候的非常的舒服 乾隆在位的时候 有个叫鲍治道的盐商 他在担任淮盐总商的这二十年间 一共向朝廷捐银两千余万两 粮食十二万余担啊 受到政府的多次嘉奖 扬州盐商呢 就深谙此道 因此就成为了明清时期最富有的商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