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一百一十二集 一九九零年的时候 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到访中国 当看到街头的书店和书摊到处都在卖他的盗版书的时候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被气坏了 据说他放下狠话 称自己死后一百五十年内都不授权中国出版他的作品 尤其是百年孤独 的确啊 对作家和出版社来说 最害怕的就是盗版了 那么 古代也有盗版书吗 古人是怎么出书的呢 今天这一集啊 咱们就来聊一聊古代的出版行业 在雕版印刷出现之前 图书的复制全部都是靠人工抄写 这就是历史上的写本时代 在汉代的时候啊 专门是以抄书谋生的人就被称为是庸书 东汉军事家班抄早年家贫 就靠着抄书赡养母亲的 他们或受雇于人 或者是自己抄完之后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这就是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源头 私人抄本呢 是没有版权概念的 所以写本时代的图书啊 多是盗版书 当时也有一些官方编纂的正版书 汉朝史官便在栏台修饰 对于一些经典书籍来说 官方呢 还会将其内容刻在石碑上 供大家来抄写和刊教抄本的谬误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汉朝的西平石经 官方将论语等七部经典刻在了四十六块石碑上 可以视为最早的正版教科书 唐朝贞观年间 雕版印刷术发展了起来 历史进入了刻本时代 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出版业开始出现了 雕版呢 又称作刻版 操作的时候 是先将文字刻在木板上 印刷之后装订成书出版的 这个版字啊 它的本意就是古代的刻版 这种刻本图书从唐朝一直流行到了近代 兴盛了有一千三百多年 听到这儿 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了 说宋代的毕昇不是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吗 为什么后来流行的仍然是课本图书呢 这其实是大家一直以来的一个误区 活字印刷术在古代的实际作用啊 一直被夸大了 活字印刷的印书质量是远不如刻板的 而且汉字太多了 挑字排版是很麻烦的 在古代使用的极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所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一共收录了古代图书一万一千多部 其中属于活字印本的就只有一百五十余部 古代的刻本图书啊 分为三种 官刻 私刻和方刻 所谓的官刻 就是指官方刻板印刷的图书 私刻呢 就是私人出钱刻板印刷的图书 这种书啊 多是一些学生出资为老师刻板印刷的 或者是子孙为长辈刻板印刷 对于古代图书行业影响最大的当属于是方刻图书 所谓的方刻啊 就是书方 是专门编辑 刻板印刷和售卖书籍的商业部门 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民营图书公司 本书的出版策划公司 读客文化在古代呢 就应该叫做读刻书方 书方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繁荣于宋朝 鼎盛于明朝 有学者就粗略的算过 明朝一共有四百多家书方 集中在江南地区 尤其以南京 苏州和杭州为多 书方采取的完全是市场化运营 多是前店后厂 前边卖书 后边刻板印刷 什么书好卖哎 书房就刻什么书 市场针对性很强 那什么书最好卖呢 查看当下的图书畅销榜 排在最前面的往往是小说 那么古代的情况也是如此 哎 小说最好卖 清人金英在格言连壁中说 卖古书不如卖石文 印石文不如印小说 比如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在明朝呢 也是印了一版又一版呐 可惜古代没有版权意识 作者一毛钱的版税都拿不到 尽管没有这种版税的收入 但是古代的作家呀 可以通过约稿来赚钱 明朝后期的时候 很多文人兼职做畅销书作家 比如参加应天府乡试失利的柠萌初 为了赚钱 就印了书方的约稿 编纂了针对通俗市场的小说集初刻拍案精气 结果大卖 几年之后 他又写了续集 称为二客拍案精气 所谓的二刻 就是指第二次刻版 意思就是续集的意思 再比如相传明朝小说许仲霖没钱给女儿置办嫁妆 就潜心数月写了一部长篇玄幻小说给女儿当嫁妆 女婿把书稿拿给书商一看啊 书商大喜 认为此书必定会大卖 于是便重金把它给买走了 这部书就是封神演义 古代书方呢 也深受盗版的困扰 好不容易的出版了一本畅销书 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盗版翻译 所以宋人因此呢 也有了版权意识 刊印图书的时候 会在书中加上一页牌记 就是版权声明 比如东都誓略当中的牌记就写着 眉山城舍人翟堪行以身上司 不许复版 这和咱们现代这个图书版权页上写的版权所有 翻译必究啊 其实是一个意思 古代人为了赚钱呢 也会出版一些跟风的书 比如说福建建阳啊 就是这种图书的集散地 它占据了明清低端图书市场的头部 当时呢 被称为闽客 在万历年间 小说西游记横空出世了 一时间洛阳纸贵 建阳有一个书方主叫做于向斗 敏锐的嗅到了神魔题材小说的市场需求 立即就跟风创作出了小说北游记和南游记 又从别处买来了一本东游记的版权 再加上盗版的西游记 拼凑出了一套四游记 由于西游记良好的市场反响 这个次游记呢 也是跟风大卖了 这个于向斗就赚的盆满钵满 那么古代图书的价格是怎样的呢 在唐朝之前呢 都是抄本书 价格是比较昂贵的 在山唐四考中有记载 唐朝宰相原在买一卷书花了一千文 就相当于当时平民一周的收入 这要换算到咱们今天的话 相当于是买了一本书就花了两百块啊 刻板印刷普及之后 这个图书的价格就大幅的降低了 书林清画中有记载 北宋苏州刻印的杜工布集一部十册 售价一贯 每册图书一百文 哎 由此可以看出 宋朝图书的价格为唐朝抄本的五分之二 大约折合咱们今天的八十块钱 到了明朝的时候 书方已经完全采用市场化运营 市场竞争激烈 图书的价格呢 就会更便宜 哎 别忘了啊 当时还有便宜的建阳闽客图书呢